《凱時尊龍人》內刊
標題 :藏茶淵源
茶葉入藏前的西藏飲料
學者研究 ,在茶葉沒有傳入西藏前 ,西藏很多地方的人們都用一些具有保健或治療功效的植物根 、莖 、葉 、皮熬水引用 。這些類似茶水的特殊飲料 ,最初因其醫療保健作用而備受推崇 ,至今任有一些地區的藏族老人承襲著這種古老的製作方式 。
西藏本土茶
阿果茶樹 :阿果茶樹有名女貞 ,生長在雜木林中 ,海拔2000-3000米 ,產於察隅 、波密 ,葉 、果 、莖 、皮入藥 ,具有祛風明目 ,消腫止痛之效 。
檟悶 :產於西藏南部洛紮縣的一種土茶 。
阿抗茶 :一種產於西藏江孜一帶的類似茶葉的樹茶 ,經烹煮後其湯水像茶 。
西藏最常見的幾種茶
普洱茶
普洱茶因產地久屬雲南普洱府得名 ,從分類上來說 ,它屬於“黑茶” ,即將綠茶蒸壓發酵而成 。雲南曆來產出優質茶葉 ,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 ,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,將普洱茶在國內銷售至內地和西藏 ,對外銷售至越南、緬甸、泰國等地 ,甚至遠達歐洲 。
那時通過馬屁在茶馬古道長途運輸 ,交通條件非常不便 ,茶也容易變質 。為了防止茶葉變質 ,又便於大批量運送 ,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把綠茶經濕呸堆積後蒸壓成團 ,在發酵過程中風味越發醇厚 ,在此過程中 ,茶葉也由綠變黑這種緊壓而口感獨特的茶葉“可飲可藏” ,漸漸受到人們喜愛 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,普洱茶是馬背上搖出來的茶葉 。
清茶
在傳統社會中與酥油茶一樣普遍 ,主要流行於社會下層 ,因為酥油茶需要加工和輔料 ,對於社會下層的藏族同胞而言有一定困難 ,所以清茶更受人們的青睞 。清茶一般的做法是在大壺或鍋內多次熬煮茶葉 ,同時加入食鹽 ,得到茶湯即為清茶。有時為了方便 ,有些家庭一次加入大量茶葉 ,少加水 ,並經過長時間熬煮 ,形成濃茶漿 ,再把茶漿儲備起來 ,飲用時用開水衝泡即可 。在長期發展中 ,藏族同胞也拓展了清茶種類 ,在熬煮茶葉的過程中加入其他原料 ,如加入過草 、薑片 、花椒 ,此類茶湯有利於感冒的康複 ;加入紅糖形成的茶湯有助於產婦恢複和包養 。
酥油茶
酥油茶的原料主要是壓緊的磚茶 、酥油和鹽 。製作時 ,必先將茶葉鼓搗碎 ,讓後將茶葉加水熬成濃汁 ,再把茶水倒入“董莫”(酥油茶桶),與酥油和食鹽混合 ,用專門的攪拌工具“甲洛”進行攪拌 ,直到混合均勻為止 ,最後加熱即可飲用 。
甜茶
在西藏 ,甜茶主要在拉薩一帶流行 ,現如今 ,在山南和日喀則也頗為普遍 。甜茶由紅茶加奶和糖熬製而成 。甜茶並非西藏本土所有 ,這種教人學會享受生活的絕佳飲品 ,通過穿梭於西藏 、尼泊爾 、印度的伊斯蘭商人傳遞到拉薩 。喝甜牛奶茶有助於緩解高原的不適 ,西藏的甜茶館 ,既是喝茶的場所 ,也是藏族人的房間 ,甚至是便利店小餐廳 。
清茶與酥油茶的關係
酥油茶是用清茶與酥油加鹽打製而成 ,清茶就是磚茶煮出來的茶水 ,是做酥油茶的原料 。夏天時很多人會不喝酥油茶而改喝清茶 ,清淡解渴 ,補充能量 。很多當地牧民外出時會攜帶一些磚茶或熬製好的清茶 ,以便清熱解渴補充體能 。清茶加入奶粉或是牛奶就會搖身一變為西藏奶茶 。
喝茶禮儀
藏族同胞的傳統生活非常注重禮節 ,即使倒茶 ,也要悉心講究幼主客之序 。給客人擺放的茶碗也要慎用有缺口 、裂紋 、舊損的 ,主人要雙手倒茶 、雙手敬茶 ,倒茶是不得有響水之聲 ,不得有濺茶之誤 ,續斟時要左手掌向上請碗 ,躬身輕語 。客人要雙手接碗 ,飲茶時不能有響聲 ,主人續茶而客人不想喝時 ,也要抬起左掌致禮謝續 。
茶器
藏族同胞喝茶也十分講究茶碗 、茶壺 、茶罐及酥油茶桶等茶具的工藝 。在藏地 ,瓷碗尤顯珍貴 ,較為普遍使用的是木碗 。木碗一般用桐樹 、桑樹 、樺樹的樹幹 、樹節 、樹疙瘩等刮製車削而成 ,有的表麵刻繪圖案 。藏族同胞喜好木碗 ,大概是因為它具有木香入茶 、盛食保味 、攜帶方便 ,飲水不燙 、經久耐用等特點 。